华粹影像(成都摄影棚专业租赁)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查看: 12714|回复: 0

中国摄影绕不开的人物:纪实摄影大师侯登科

[复制链接]

1059

主题

0

好友

1万

积分

管理员

Rank: 9Rank: 9Rank: 9

发表于 2015-4-21 09:19:22 |显示全部楼层
  拍片成了我唯一与昨天连接在一起的线索,它之所以不能中断,更多地不是因为我终有一天也会用作品给自己砌一个墓穴,恰是能用此等方式走向墓地或火葬场是别无选择。

  这是已故著名摄影家侯登科在他生前日记里的文字,侯登科不光写出了他对摄影的执着,而且对于自己的死亡他似乎也早有预见。

1.jpg


  侯登科在中国摄影史上是个异数,他是中国纪实摄影的先锋,而且还经常被拿来和布列松、马克·吕布这样的世界级摄影大师相提并论。他1950年出生在陕西凤翔农村,30岁才开始从事摄影,2003年因病去世。

  摄影成了侯登科最后见证自己存在、了解和思考社会生活的方式,他拍摄西北地区候鸟一般的麦客,自己也像候鸟一样永远追逐着炙热的阳光。在他从事摄影的20多年间拍摄出了《麦客》、《四方城》、《黄土地上的女人》等经典纪实摄影作品。在侯登科去世之后的2007年,更是以其名字命名了国内首个民间操作的纪实摄影项目“侯登科纪实摄影奖”。

  1982年,侯登科的摄影作品《子弟》在《中国摄影》上发表。次年,《子弟》获得全国青年摄影展三等奖。

2.jpg


  侯登科说,那天部队在临潼搞阅兵,他左转右转进不了门,无奈,只好在门口观看,看着看着,突然找到了感觉,于是端起相机,就有了《子弟》。

3.jpg


  上面这张照片叫《新帽》也叫《成人》,是侯登科的又一张成名作。1983年在陕西凤翔农村集市上,侯登科通过一个最平常的生活场景,反映了父子之间的骨肉亲情。这张照片在2005年嘉德拍卖上估价是20万,现在早已超越了这个数字。

  1985年,驻临潼的某部将士开赴南方前线,在火车开动的一瞬间,一个女大学生在送行的人群中哭喊着向远去的爱人告别。侯登科和他的朋友潘科看到了这个画面,他们用照相机拍了下来。侯登科给自己拍出的这组照片命题为《出征》。

4.jpg


  这组照片后来在《中国青年报》上发表,一石激起千层浪!

  权威者批评这样的照片缺乏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,容易动摇军心。叫好的人则说侯登科的摄影突破了概念化,真实地传达出人的情感,表现出健全而丰富的人性。

  这组照片还被送到上海参加全国摄影大赛的评选。在大赛初选中被淘汰后,经胡武功、贺延光、王文澜的抢救,在复评中一跃夺得银奖(金奖空缺)。胡武功回忆说:当时的中国新闻摄影还在被虚假之风困扰,摄影家经常要用人造景观和概念化的逻辑粉饰现实。

  侯登科因为拍这组片子受到很大的压力,因为时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的李源潮的支持,侯登科才免于被追究和批判。
麦客
5.jpg


  从90年代开始,侯登科开始有意识地跟踪拍摄一个特殊的群体——麦客。从关中农村到宁夏、甘肃,侯登科跟拍这个群体超过十年。
6.jpg


  麦客,是西北人的叫法,即在夏收时节相帮着乡民割麦的另一群乡民。麦客多来自于陕甘宁三省,流徙于关中东部,临潼至潼关诸县,渭河两岸及河川塬上。

  建国前,麦客们全靠脚力、体力、耐力,白天“赶场”顶烈日,晚上“转场”披星月,几十里路不在话下;建国后,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变,他们再也不用百里千里地的步行赶场了。

  1980以后的麦客,人腕上戴着手表,扒火车、乘客车、坐汽车而来,并随着农村责任田的实行,麦客迎来了其黄金时代;1990年代开始,收割机逐渐抢占了麦客的地盘,麦客们的“规模经营”之势渐缩。

  侯登科,用数年精力,追踪拍摄这些兄弟般的麦客,用照相机记录下麦客的黄金时代以及麦客由盛而衰的柳编过程。他的作品,不强调视觉冲击力和快捷感,朴素、简单,但是沉重和严酷,充斥着浓郁的黄土高原气息......

7.jpg


8.jpg


9.jpg


10.jpg


12.jpg


13.jpg


14.jpg


15.jpg


16.jpg


17.jpg


18.jpg


  《麦客》先是在《大众摄影》杂志中亮相,而后出版影集。《中国作家》杂志将《麦客》文字部分全文刊载,在全国摄影界引起轰动,好评如潮。

  艺术批评家杨小彦在《他们的历史》一文中说:“麦客是一群生活在‘历史叙述’大门之外的人。主流社会的历史是‘我们的历史’,侯登科力图以镜头叙述‘他们的历史’,并且使得‘他们的历史’演变成‘他们反映的历史’”。
四方城
1997年
19.jpg

  《四方城》是胡武功、侯登科、邱晓明三位陕西籍摄影家于1997年推出的摄影画册,拍摄地为西安。

  “四方城”来自于对于西安城墙,三位摄影家拍摄采取的平视的视角,凝视寻常百姓,以现代都市人的心态记录了西安社会大众的真实生存状态,以反映特定时空的地域文化景观。
20.jpg


21.jpg



22.jpg


23.jpg


24.jpg


25.jpg


  侯登科一直有一个愿望:拍摄黄土地上的女人、回报给予他生命的女人、向自己的母亲和妻子致敬,但英年早逝的他没能看到自己的愿望实现。在他去世后的两年里,朋友们帮他实现了这个梦想——侯登科遗作展《黄土地上的女人》。

26.jpg


27.jpg


  有评论说:“侯登科热爱生活。他懂女人,也很会拍女人,于是他的画面里就有了很多的女人:柔和的女人,温婉的女人,丰腴的女人,朗润的女人,沉郁的女人,干练的女人,可堪哀怜的女人......他穿过女人的绿色走廊,从女人那里体验生命的根相。感受震动生命的整体流动。女性,是从儿时开始便在精神上引领他上升的依靠。 ”

28.jpg


  策展人李媚说:他这么早早地走,不知是不是急于重归母腹的愿望?

  无论如何,侯登科,都是中国当代摄影绕不开的人物。至少,这个人的名字,在我们这一代人活着的时候,不会消失!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Archiver|手机版|Chinatree Inc. 51010602000430 ( 川B2-20070068-9 )

GMT+8, 2024-3-28 18:43

Powered by Discuz! X2.5

© 2001-2012 Comsenz Inc.

回顶部